余华有多厉害?他的小说就连评论区都如此精彩


来源:“与君笔谈”微信公众号

2024121019:02浙江

把悲伤带给读者,把快乐留给自己。

余华的文字像是催泪弹,赚足读者的眼泪。《第七天》以主人公死后灵魂的视角讲述自己的一生,以死观生,将人类世界真实呈现。

01金钱和权利

余华老师在书中将殡仪馆等待火化的地方分为三个区:普通区、沙发贵宾区、豪华贵宾室。

普通区坐着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,他们听着有钱人谈论自己奢侈的骨灰盒和墓地,默默羡慕着沙发区的有钱人。

沙发贵宾区坐着的有钱人,相互之间炫耀死后住所的豪华,将自豪与骄傲写在脸上。

有钱人已经是普通人奋斗的天花板。

然而,当豪华贵宾室的门打开之时。

“沙发那边的贵宾们没有了声音,豪华贵宾室镇住了沙发贵宾区,金钱在权力面前自惭形秽。”


精评:想起哈耶克那句话,“金钱已经是人类为自由创造的相对最公平的东西,因为金钱会向穷人开放,可是权利不会”,但这种说法好像忽略了,这两个因素本身就不是完全独立的,而是存在联动关系的啊。

02爱情

爱情有多少种,描写爱情的方式就有多少种。

“在这个最后的情景里,我的身心沦陷在这个名叫李青的女人的自 杀里,她是我曾经的妻子,是我的一段美好又心酸的记忆。我的悲伤还来不及出发,就已经到站下车。”

余华老师没有在主人公悲伤的时候形容如何悲伤,却用“到站下车”这个中断将悲伤的情绪复杂化。悲伤的同时有无奈,还有一些不甘,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情绪。

精评:太喜欢这种有关系又没联系的句子了哈哈哈,上次看到是在《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》,印象特别深刻:我很想知道,你是否幸福。我看见过你的眼泪,那时候春天刚来。

03人生选择

“但是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里,我将会是这个家庭冲突和麻烦的导火索。我父亲痛苦不堪,他就像是一条情感湿润的毛巾,我和这位姑娘抓住这条毛巾的两端使劲绞着,直到把里面的情感绞干为止。”

这一段描写主人公的养父在“娶喜欢的姑娘”和“抚养主人公”之间做抉择时的心理。

所有人都有重要抉择的时候,我们权衡利弊,想尽办法,忍痛割舍。

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,似乎很少有人会真诚地去感受这种痛苦。

大家都说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”。

但是余华老师这简洁又细腻的描写,却能让人深深共情到养父的痛苦,似乎我们也曾经是这条“情感湿润的毛巾”。


精评:余华老师,你明明说自己语言叙述简洁,是因为自己识的字不多的,现在这算怎么回事?

04道德底线

“有一个警察对他的几个朋友说,平日里背着包来公安局的都是送礼的,谁也没想到这个人从包里拿出来的不是礼物,是一把杀人的刀。”

如果没有“平日里”的习惯性认知,我们都明白那本就是一把“杀人的刀”。出于对“现实”的习以为常,简单的真相都变成“谁也没想到”。

多数人终究还是更容易在俗世中随波逐流,失去判断。

也许某些时刻我们清醒过来,但很快又被“现实”和匆匆忙忙、熙熙攘攘的人群裹挟进洪流中。


精评:哈哈哈哈,笔者总是这样,平静的言语里一不小心就蹦出了大实话!这样将世事赤 裸坦于人前,嚼起来韵味十足。
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