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伟民:《活着》的畅销与长销



《活着》的畅销与长销

孙伟民



《活着》 余华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


 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,余华的《活着》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,其读者之众、销量之多、影响之广都是非常罕见的。近年来,国内图书市场也出现过多种畅销书,但这些书之所以会畅销,与文学之外的商业宣传推广、作家自身所带的流量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。当作品的热度一过,它们便被读者束之高阁、难再被问津。《活着》却不一样,它不仅是一部畅销书,还是一部长销书。


  无论是在国内的出版,还是在国外的译介,《活着》走向畅销和长销都经历了一个或短或长的过程。《活着》最初发表于《收获》1992年第6期,长江文艺出版社于次年出版了《活着》的单行本。据查,“长江版”《活着》只印刷过一次,但其具体印量似乎是个谜。据该书版权页显示,《活着》的印量应为三千册,但余华曾表示《活着》该版本的首印量为一万册,媒体人张英曾表示首印量为两万册。无论是三千册还是两万册,相比《第七天》七十万册和《文城》五十万册的首印量,“长江版”《活着》的印量是很低的。


  之后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曾于1994年出版余华的三卷本作品集,其中收录了余华的《活着》等作品,但这套作品集的首印量也只有八千册。虽然当时《活着》在国内的印量及销量并不乐观,却颇受国外读者欢迎。《活着》外译本率先在法国推出,法国《快报》评价余华为“中国新浪潮最有才华的作家”。有赖于《活着》在法国的成功,余华的小说集《世事如烟》也于当年在法国出版。同年6月,《活着》由香港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,至当年十月,便加印五次。当年,《活着》的希腊文版也得以出版。相较之下,《活着》在国内的开始畅销差不多是在1998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再版之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的,此时距《活着》最初在《收获》上发表已差不多六年了。


  1998年前后,南海出版公司的编辑袁杰伟与余华来往密切,他充分意识到余华作品潜在的市场价值。这年5月,南海出版公司再版了余华的《活着》,首印一万册。相比之前出版过《活着》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南海出版公司更懂得营销之道,不仅让画家康笑宇为该书设计了风格别异的封面,还在书封上印有《活着》所获得的几种国际文学奖项,这使得《活着》有了更多的营销话题。此外,袁杰伟还依靠民营渠道和民营书店分销图书,大大提高了“南海版”《活着》的销量。当年12月,《活着》便进行了第9次印刷,总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万册,这在当时是余华作品的最高印量。《活着》的畅销也为余华和袁杰伟之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,余华的另两部长篇小说《许三观卖血记》和《在细雨中呼喊》及随笔集《灵魂饭》由南海出版公司陆续出版。之后,《活着》的国内版权先后被上海文艺出版社、作家出版社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社持有。随着《活着》文学经典化的业已完成及余华作为“国民作家”在当代文学史地位的确立,《活着》的销量也是水涨船高,仅在2018年便有着二百万册的销量。


  在与余华差不多同时代的那批作家中,余华应是与读者距离最近的“那一个”,在大型书展、文学讲座等场合常能看到他的身影。即便是面对读者对其作品的批评,余华也极具风度地表示认可。此外,《活着》作为一部小长篇约十三万字的篇幅以及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,也非常适合各年龄段读者的阅读,不时有新读者加入到对《活着》的阅读之中,并有所触动,产生共鸣。这都是《活着》之所以能够畅销,并保持长销的重要原因。不难预见的是,《活着》的畅销和长销还会延续下去。


(本文发表于《嘉兴日报 江南周末·南湖》2022年9月16日)



Baidu
map